“万里石塘”连五岳,南沙自古属中华。1988年3月14日,南沙赤瓜礁我人民海军反击侵略,捍卫祖国领土主权的正义炮声,震碎了侵略者鲸吞我南沙的迷梦,也唤起了亿万炎黄子孙爱我南沙、卫我南沙的神圣民族激情!1989年8月2日,在祖国南沙这片古老的海洋国土上,永暑礁海洋观测站迎来了她诞生一周年的日子。当时,我正在永暑礁,有幸亲眼见证建站第一年,新一代炎黄子孙为了捍卫伟大祖国领土主权,为了人类和平事业,在南沙践行“业在今朝,功在千秋”铮铮誓言的奋斗足迹!
我们是为捍卫祖国领土主权,为人类和平事业而来
南沙群岛永暑礁海洋观测站,是我国政府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要求建立的。1987年11月,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准在南沙永暑礁建设海洋观测站,施工仟务主要由海军承担。1988年2月,海军派出部队前往永暑礁施工。仅用半年时间,我国新一代南沙开拓者们,一把热汗,一把混凝土,在波涛翻滚的永暑珊瑚礁盘上,筑起数千平方米的人造陆地,建成了海洋观测站。1988年8月2日,海军在永暑礁举行海洋观测站落成典礼大会;8月3日,国务院、中央军委专门给官兵发出嘉奖电,表彰他们为建设南沙作出的贡献。
1989年,为了向祖国人民报道我南沙守礁部队和永暑礁海洋观测站的事迹,我于5月29日从湛江随南运809船赴南沙。这次历时70天的南沙之行,我两度到永暑礁。第一次上永暑礁是6月29日,当天晚上参加了永暑礁庆祝“七一”军民联欢晚会。第二天,我采访了南沙守备部队第一仟部队长曹周年。他告诉我,部队进驻南沙一年多来,在缺少淡水,吃不上蔬菜,持续高温的艰苦环境中,全体守礁官兵把对伟大祖国的忠诚,化为守礁卫国的实际行动,忠实地履行捍卫祖国领土主权的神圣使命。曹周年还告诉我,永暑礁海洋观测站不但负责向联合国太平洋海平面联测组织提供南沙海域每月水位的平均值,还担负每天发布南沙海区及永暑礁海域未来3天的海洋、天气预报仟务。建站以来,守备部队气象分队官兵和来站工作的地方海洋水文气象工作者,克服各种困难,已向国内外气象部门提供有关南沙海洋水文气象资料参数56万多个。这些宝贵的数据,不但为途经南沙的上千艘各国船舶提供了及时可靠的航海保障,而且对研究太平洋海平面的变化规律和地壳变迁、热带海洋水文气象和北部湾及西南海域台风形成,对南海海洋资源和地理环境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在南沙守备部队气象分队,我见到了队长解春来和国家海洋局南海分局助理工程师叶春青、吴国。叶春青和吴国是几个月前同一批上礁的,他俩都刚30出头,虽然礁上生活艰苦,同时也牵挂远方的父母妻儿,可他们和守礁官兵一样,都把有机会来祖国南沙第一个海洋观测站工作,看成是自己一生的荣光。解春来上礁已一年,来南沙之前,妻子带着年幼的儿子刚从北京房山农村随军到广州不久。为了支持丈夫到南沙守礁卫国,深明大义的妻子带着孩子返回家乡,夫妻又重新过起牛郎织女的日子。 解春来领着我参观了观测站机房,向我介绍了自动观测系统的工作原理和气象分队的工作情况。他的介绍,使我深感永暑礁海洋观测站奉献给人类海洋事业的丰硕劳动成果,凝聚着守礁官兵和海洋水文气象工作者的心血和汗水! 1988年11月5日,12级以上的强台风袭击永暑礁。狂暴猛烈的咫风,把礁盘上的第一代高脚屋连根拔起卷上空中,把风向风速仪杆顶的风标打进海里,把百叶箱的门摧劈。按照观测制度规定,站员要定时到楼顶工作平台上进行人工观测。而在强台风中心经过南沙的第一时间上楼顶工作平台,随时有被咫风卷下大海的危险。在生死考验面前,气象分队战上气象观测员杨水康、余信义挺身而出,3次顶着暴风骤雨,手抓楼顶的铁栏杆,一步一步挪到40多米外的工作平台,圆满完成观测仟务。这是我国第一次在南沙观测到12级以上强台风经过南沙的气象资料! 1989年6月10日,受5号强台风影响,狂风暴雨袭击永暑礁。凌晨2时40分,夜班观测员发现风速风向自计仪不工作。解春来得到报告后,立即和叶春青及临时来站工作的南海分局助理工程师周浦珊,顶着风雨冲上楼顶工作平台检修。叶春青不顾狂风暴雨肆虐,抢先攀上7米高的杆顶,用扳手卸下风速风向仪。解春来和他俩仔细检查一遍,未发现故障,紧接着3人又合力检查了通向自计仪的电缆,终于发现在离杆底30厘米处,电缆里有7根线芯被磨断。当他们接好线芯确认自计仪又恢复正常工作,已是早晨7时多。 在即将迎来建站一周年的日子里,海军守礁官兵和海洋水文气象工作者们,不止一次真诚地对我说:“我们是为捍卫祖国领土主权,为人类的和平事业而来,吃点苦值得!”虽然他们在礁上工作的时间是有期限的,可大家都把永暑礁当作自己的家园。当时,礁上养了8头猪,还有鸡群。1988年种下的一批果树苗,有8棵批把已经顽强地活了下来。补给船在1988年10月给他们捎来的12只鸽子,也已繁衍到36只……
建站功勋工程队再战南沙,二队官兵为他们的英雄队长自豪
1989年7月1日上午,为了采访华阳礁守礁部队和正在那里建造第三代高脚屋(也就是永久性高脚屋)的施工部队,我从永暑礁乘南运835船去华阳礁。7月9日午饭后,我乘琼海00265号渔船从华阳礁回永暑礁。
这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乘坐一艘40吨渔船在汪洋大海上航行38海里。当时,琼海00265号渔船正在华阳礁配合部队施工。7月6日,在华阳礁施工队工棚里,我和船长王书茂等几位渔民座谈了半天。因为跟他们也算是熟悉了,在几个小时的航渡中,我在驾驶室里与王书茂拉家常。王书茂说,今年南沙渔汛好,大陆的鱼价也好。他们潭门镇上半年来南沙捕捞的渔船,第一个航次两个月最多的挣了13万元。我间王书茂,错过今年好渔汛,大家会不会觉得吃亏。王书茂连忙说:“大家绝对不会有这种想法。我们都明白,为守礁部队建设永久性高脚屋,实际上也是在为我们自己建造南沙家园。自从1988年部队进驻南沙后,我们来南沙作业,每次在茫茫大海上看到我们部队的高脚屋,就像看到自己的家,大家心里就踏实了,有安全感!”快到永暑礁时,王书茂让他弟弟王书亮下船舱拿来一对马蹄螺送给我作纪念,至今,我珍惜地摆在书柜里。
从7月9日下自几回到永暑礁,一直到8月4日随J302船从永暑礁锚地启航回湛江,我住在海洋观测站,同宿舍的有时仟南海舰队某基地工程处处长林永青和工程八处政委王意成。他俩当时是永暑区域工程指挥所正、副指挥,因为指挥所没有独立的伙房,我们都搭伙在工程八处第二工程队,一日三餐和二队官兵及民工同吃一锅饭,副食全部是罐头,根本吃不上新鲜蔬菜。
南海舰队某基地工程八处第二工程队,堪称是一支特别能战斗的功勋工程队。1988年永暑礁建站时,土建任务主要由他们负责。1988年8月,海军给二队记集体一等功,表彰他们为建设永暑礁海洋观测站作出的卓越贡献。从华阳礁回到永暑礁的第二天,我采访了二队队长林书明。他说,队里今年来南沙的官兵,大多已两下南沙,甚至三下南沙。去年在南沙全队有17名官兵和民工分别荣立一、二、三等功,今年虽说是收尾工程,仟务依然挺重的,有营建、特种建筑和水中工程。到7月上旬,他们已连续苦战3个多月,保护观测站码头和人造港池的南挡流堤已建成,并经受了一次强台风的考验。 半天时间,林书明介绍了全队的施工情况,介绍了许多官兵的先进事迹,基本上没谈他本人的情况。后来,我陆续采访了二队多位官兵,才知道早在1987年,林书明就参加了对南沙群岛的科学考察。1988年2月17日,是龙年大年初一,带领二队正在永暑礁参加建设海洋观测站的林书明,奉命率5名官兵随162编队从永暑礁赴华阳礁,为守礁部队建造第一代高脚屋。2月18日拂晓,我162舰和南拖147船抵达华阳礁海域。当日上午9时许,妄图抢占华阳礁的两艘越南舰船,出现在礁盘南面。我海上指挥所命令林书明立即率小分队登礁。就在林书明带领5名官兵携带轻武器从南拖147船换乘小艇,开足马力向礁盘挺进之际,5个荷枪实弹的越军乘橡皮舟,发疯似地划向礁盘。较量结果,我小分队先敌抵达标志我主权的华阳礁考察碑(此碑由中国国家海洋局南沙考察队立于1987年),并在礁盘上升起庄严的五星红旗。此时,已经爬上礁盘的5个军,狼狈地在上涨的潮水中龟缩成一团,也在水中立起一面旗子。当日夜晚,暴雨4次袭击华阳礁,下半夜,我海上指挥所又给小分队增援了10多名官兵。2月19日天亮后,林书明接到我海上指挥所通报,才知道5个上礁的越军,已在18日晚借着夜幕的掩护,拔下旗子灰溜溜地撤退了,两艘越南舰船也已撤离华阳礁海域。从2月19日早晨5时到下午4时,一夜未眠的林书明和战友们奋勇拼搏,在风浪中为守礁官兵建起华阳礁第一座高脚屋。紧接着,林书明又奉命率小分队转战南董礁,为守礁部队建造好高脚屋,才返回永暑礁建站工地。1988年8月,上级为表彰林书明在保卫南沙、建设南沙中作出的杰出贡献,给他记一等功。二队战上说起林书明建功南沙的英勇事迹,由衷自豪地说:“真该给我们队长也在南沙立上一块碑!” 在永暑礁20多天,我每天和林书明同桌就餐。二队没有饭堂,我们和战上及民工都是在露天就餐,简易小饭桌约半米高,椅子就是马扎。一天晚上二队加完夜班后,我和林书明在礁上谈心。间起他家里的情况,他说,因为长年累月在海边防野外作业,他顾不了父母,也顾不了妻子和女儿。结婚5年了,妻子到部队探亲的时间加起来,还不到一个月。 1989年9月中旬,刚从南沙回到大陆的王意成打电话到北京向我报捷:经过150个日日夜夜艰苦拼搏,永暑礁收尾工程已全部胜利竣工。为表彰二队官兵作出的贡献,南海舰队党委给二队记集体三等功,给林书明个人记二等功。1989年10月,林书明作为全国英模会的特邀代表,来北京出席全国英模表彰大会。会后,林书明到海军大院和我见了一面,拿出一对精美的南沙虎斑贝相赠。他说,马上要坐地铁去北京站赶火车,后会有期。我们在北京的重逢,就这样匆匆作别。如今,每当我看到这对虎斑贝,就会想起南沙,想起永暑礁,想起林书明…… 南沙在祖国人民心中,祖国和祖国人民在南沙战士心中 1989年“八一”建军节,我是在永暑礁度过的。节前,南沙守备部队政委蒲自强告诉我,部队进驻南沙一年多来,已收到来自祖国22个省份5000多名各界群众寄来的1635封慰间信和慰间品。守礁部队给祖国各地群众回信上千封,寄赠南沙美丽的小贝壳7800多个。 在永暑礁南沙守备部队珍存的一挥挥来信中,我看到给南沙守礁官兵写来慰间信、寄来慰间品的,有工人、农民、干部、科技工作者,有大、中、小学的学生和幼儿园的小朋友。“你们就是我心中最可爱的人!”“好叔叔,辛苦了!”“南沙长城不倒,五星红旗不落!”“祖国神圣领土寸土不让,南沙岂容他人践踏?”祖国人民来信中的每句话,都强烈地感染、震撼着守礁战上的心。四川省简阳县久隆场乡中心小学的少先队员们,用拾牙膏皮卖的钱,购买了6条绸子红领巾,献给守礁战上。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疏勒县巴仁乡7个村庄的农民,1989年春节前托乡政府给南沙守礁官兵写来慰间信,同时寄来两包红枣、甜栗和核桃,让守礁战上和他们一起分享丰收的甜蜜。 人民的关怀和厚爱,像祖国母亲的乳汁,使守礁战上吮吸到生命和力量的源泉。1989年我在南沙期间,除了两度到永暑礁,还先后住过我军在南沙驻防的南董礁、东门礁、赤瓜礁和华阳礁等几个礁盘,登上在南沙执行仟务的9艘舰船;采访了包括正在承建永暑礁海洋观测站收尾工程和建造赤瓜礁等礁第三代高脚屋的5支海军工程队,看到我们可爱的战上并没有辜负祖国人民的重托。他们为了捍卫伟大祖国领土主权,心甘情愿在南沙尝尽千般苦,百倍警惕紧握手中钢枪,高标准砌好建礁每块砖,英勇抗击一次次风暴狂潮的袭击,驱走一艘艘不明国籍可疑船只的骚扰,日夜严密监视着外国窃占岛礁的动静。 “八一”前夕,我在永暑礁看到吕永良、吴间华、杨忠国3名已经守礁一年的官兵,正在一针一线缝制邮寄小贝壳的布兜。少校吕永良说:“不久前收到的一批祖国各地人民寄来的慰间信,还没全部寄出回信。听说很快有船来永暑,我们提前把邮包准备好,到时好捎回大陆!”吕永良拎出一个盛满小贝壳的红色塑料桶,用双手掬出一捧形状各异、色彩斑斓的小贝壳,深情地说:“这,都是大家利用节假日,赶着退大潮时到礁盘上一个个拾回来的。有不少还是大家准备带回家乡赠送亲友,后来又自愿献出来的。” 是啊,南沙在祖国人民心中,祖国和祖国人民在南沙战上心中!守礁战上们虽然和祖国大陆远隔重洋,可他们的心,和祖国,和祖国人民贴得多么紧。1988年云南思茅地区发生地震,战上们说:“我们在前线,不能忘了内地。”驻守在永暑礁的战上们听说守备部队党委给灾区人民写慰间信,纷纷自动从微薄的津贴中,捐出5元、10元,凑了200多元寄给灾区。 南沙波涛滚滚天际来,万里涛声倾诉不尽南沙情。亲爱的读者,当您和南沙守礁官兵一道体味这比酒浓烈,比蜜清醇甜美的南沙情,您是否看到了我们伟大社会主义祖国光辉的民魂和军魂!
(作者附记:这篇回忆文章的部分内容,曾以《青春的脉搏和南沙潮一起跃动》为题,刊登于1989年9月27日《中国海洋报》创刊号;以《鸿雁飞南沙》为题,刊登于1989年11月25日《人民日报·海外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