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访本站 www.Unanhai.com,认识中国南海诸岛从这里开始!

南海标准地名

三沙

东沙环礁的鱼类

来源:互联网 作者:不详 人气: 发布时间:2014-10-13
摘要:经调查东沙海域至2013年止,已累积记录的鱼类计有73科690种,其中以隆头鱼科(13%)、鰕鯱科(12%)、雀鲷科(9%),以及天竺鲷科(6%)为最多。这些鱼类当中包含1种南海特有种、12种台湾没有纪录的鱼种、8种东沙很普遍而台湾外围海域稀有的鱼种。 环礁典型-
       经调查东沙海域至2013年止,已累积记录的鱼类计有73科690种,其中以隆头鱼科(13%)、鰕鯱科(12%)、雀鲷科(9%),以及天竺鲷科(6%)为最多。这些鱼类当中包含1种南海特有种、12种台湾没有纪录的鱼种、8种东沙很普遍而台湾外围海域稀有的鱼种。
 
环礁典型-东沙代表性鱼种
       在东沙环礁海域调查中以隆头鱼科、虎科,以及雀鲷科为最多。这些鱼类当中包含了南海特有种、台湾没有纪录的鱼种、东沙很普遍而台湾外围海域稀有的鱼种。台湾无纪录或是稀有的鱼种,大都出现在环礁内,牠们属于「典型潟湖鱼种」,喜欢平静无波的浅水域、偏好以死珊瑚碎屑为底质的环境;至于环礁外围,则属于标准的珊瑚礁鱼类,这裡的环境与台湾南部海域类似,因此,几乎所有的鱼种也都能在垦丁、澎湖、兰屿、绿岛等海域见到。
 
       南海特有种:黄头刻齿雀鲷是东沙发现鱼种中唯一分布范围只在南中国海的鱼种。
 
       台湾外围海域无纪录的鱼种:小天竺鲷、梵虎鱼之未命名种、丝棘栉虎、线斑衔虎、黑腹矶塘鳢、繸凤、黑背盘雀鲷、密鳃雀鲷、蓝点雀鲷、隐雀鲷。
 
       广布于潟湖内而台湾外围海域罕见的鱼种:六带盖刺鱼、犬牙锥齿鲷、长吻鹦哥鱼、短唇钝鲨、丝背磨塘鳢、胸斑矶塘鳢、楔斑猪齿鱼、横带唇鱼。
       
       另外,暗褐高鳍与伸口鱼,虽然不特别偏好潟湖环境,但在东沙亦很普遍,而台湾其他海域少见;丝鳍圆天竺鲷则是因人们过度捕捞而在台湾睽违已久的鱼种。
 
珊城之内-潟湖区鱼种  
       
       环礁潟湖内,活珊瑚的消失对环礁内的鱼类相组成造成相当程度的影响。白化死亡后的珊瑚礁块上,长出了许多藻类等附著生物,让草食性的鱼类可以安栖。远远地观察就可以看见许多刺尾鲷、隆头鱼及舵鱼等鱼类穿梭在礁块之间,若再更靠近仔细寻找,在礁洞缝隙中还栖息著大量天竺鲷、石鲈以及金鳞鱼;礁体缝隙栖息著裸胸鯙;虎、虎、秋姑鱼则在沙上觅食栖息,当秋姑鱼用嘴巴搅动沙地搜寻好料时,后面还会跟著以隆头鱼为主要阵容的捡便宜的傢伙;而分枝形轴孔珊瑚丛则是草食性雀鲷的「农田」,牠们和人类一样会「种菜」,也会顾菜园,只要有不速之客趋近,都会被牠们驱逐出境。
 
       潟湖中的定栖性鱼包括几种雀鲷——活动于软珊瑚上的三带圆雀鲷、在礁体上活动的摩鹿加雀鲷、五线巨齿天竺鲷,以及会养海藻的钝头高身雀鲷;定栖于沙地,与枪虾共生的丝鳍栉虎、红纹钝鲨;日间回到礁区休息,晚上到沙地觅食的黑鳍金鳞鱼、莎姆金鳞鱼;完全在枝状珊瑚间活动的黄体短虎;与海葵共生的白条海葵鱼,以及栖息于枝状珊瑚及棘冠海星的棕线管天竺鲷等等,都是属于定栖性鱼种。
 
       前面介绍过的横带唇鱼、伸口鱼则是属于典型的半定栖性鱼种,活动于礁区附近;鬚海绯鲤、黑带赤尾冬与三带赤尾冬在礁体下方沙地,要觅食才会上到中层水域。介于半定栖与巡游鱼之间的则是鹦哥鱼,以及褐拟鳞魨、丝背磨塘鳢等;巡游性鱼种有蓝鳍、天竺舵鱼。
 
礁区典型-外环礁北、南、东面鱼种  
  
       外环礁北面活珊瑚覆盖率相当高,以软珊瑚为主。在这裡偶尔可以看到老熟的大型盖刺鱼,机警怕人。软珊瑚亦是玳瑁的主要食物之一,以往在环礁中有非常多的玳瑁,会爬上东沙岛产卵的也是本种海龟,然而因为人类的大肆捕捉,现在已几乎没有再出现过。
 
       外环礁南面与东面亦有相当良好的活珊瑚覆盖率,以石珊瑚居多,配合多变的底质地貌,让礁区鱼类能有更多地方栖息。珊瑚间隙能提供良好的保护,是小型鱼类如圆雀鲷、科鱼类最喜欢的区域,而珊瑚礁座底部的洞穴,通常是夜行性的金鳞鱼等白天休息的地方。珊瑚礁的顶端经常趴著一隻科的鱼类,在那裡东张西望。外环礁由于与大洋接触,偶尔会有洄游性的科鱼类经过觅食,有时一群出现达数十隻,相当壮观。
 
       此区的定栖性鱼种以礁体间觅食、栖息为多数,包括几种鳞魨、,以及双棘、海氏、福氏等三种盖刺鱼;两色光鳃雀鲷、凡氏光鳃雀鲷、斑卡雀鲷、霓虹雀鲷,以及尾纹九刺鮨、库伯氏拟花鲈等两种鮨科鱼类。花斑拟鳞魨、副革单棘魨、瓦氏尖鼻魨等鳞魨科鱼类以及双斑海猪鱼、多纹褶唇鱼、钝头锦鱼等则在礁体附近趴趴走;几种蝴蝶鱼包括「克氏」、「黑背」、「点斑横带」、「一点」、「红尾」等等则在更大的礁区范围内游走。
 
       定栖于珊瑚枝丛的则有拟刺尾鲷、、短多鬚;俗称「狮子鱼」的斑马纹多臂簑鮋以及两种金鳞鱼「尾斑棘鳞鱼」、「黑点棘鳞鱼」选择礁洞。
 
       在沙地活动的,除了短吻软棘鱼与丝鳍线塘鳢定栖于沙地之外,多属于半定栖鱼种,盖马氏盔鱼、背斑盔鱼、圆口海绯鲤等活动于沙地附近;双带狐鲷、双斑狐鲷在沙地与礁石之间;选择碎珊瑚与沙地混合的则是史氏鹦哥鱼。鰺科的星点若则巡游于中低水层。
 
礁沙混栖-外环礁西面鱼种  
  
       环形的东沙环礁礁台只有在西侧出现两个较大的缺口,分别位于东沙岛的南北面,又称为南、北水道。水道水深约十多公尺,大部份是礁沙底质,偶尔有几座珊瑚礁座,大多也呈现白化死亡后的复健阶段,也因此喜欢吃活珊瑚的鹦哥鱼在此处较少出现。多沙的底质吸引大量秋姑鱼在此地觅食,白天成群在礁区休息的笛鲷,晚上也会化整为零地回到沙地觅食、补充能量;在礁座底部则有石鲈、金鳞鱼、刺尾鲷等聚集,石鲈为夜行性鱼,每天循固定路线出去,游上一、两公里的路程沿路觅食,白天才回到礁区休息,这时正是刺尾鲷活动的时候。除了珊瑚礁座之外,南北水道口在近代曾经发生过数次船难,铁壳船身散落在海底,于是形成了鱼类的新宿舍。
 
       外环礁西侧为礁沙交错的地形,有许多大礁洞,鱼类群聚与外环礁其他三区明显不同,大部分栖息于礁洞,也有许多栖沙的鱼种,栖沙的鱼种基本上与潟湖内的鱼种有不少雷同,因此此区呈现的鱼种,以礁洞栖息为多数,栖沙居次。
 
       栖息于礁洞中的鱼种包括属于金鳞鱼科的焦松毬、紫松毬、凸颌松毬、尖吻棘鳞鱼等;而在礁区附近活动的半定栖性鱼种数最多,包括两种刺尾鲷、黄镊口鱼、「扬旛」、「胡麻斑」、「鞍斑」、「雷氏」等几种蝴蝶鱼;石鲈定栖于沙地,管唇鱼、金带拟鬚鲷、短鬚海绯鲤、双带海绯鲤等则于附近的沙地活动。马氏乌尾、横带若与低鳍舵鱼跑得最远,在外环礁西侧四处巡游。
       资料来源:東沙環礁國家公園網站(台)。
中国南海诸岛网(www.Unanhai.com)收集整理

热门资讯

Copyright © 2003-2022 www.Unanhai.com QQ:40681100     

声明:本站所有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信息全部来源于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意志或证实其消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