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访本站 www.Unanhai.com,认识中国南海诸岛从这里开始!

南海标准地名

三沙

抗战胜利后接收南沙群岛的回顾

来源:互联网 作者:不详 人气: 发布时间:2012-09-12
摘要:南沙群岛概况和简史 南沙群岛, 原名团沙群岛, 位于北纬03度30分至12度6分,东经109度00分至118度00分之间,南北长约500海里, 东面宽约400海里。北依我国西沙群岛, 南近婆罗洲, 东邻菲律宾, 西望中南半岛。其中的太平岛北距榆林港550海里, 东邻马尼拉487海里,
      南沙群岛概况和简史

      南沙群岛, 原名团沙群岛, 位于北纬03度30分至12度6分,东经109度00分至118度00分之间,南北长约500海里, 东面宽约400海里。北依我国西沙群岛, 南近婆罗洲, 东邻菲律宾, 西望中南半岛。其中的太平岛北距榆林港550海里, 东邻马尼拉487海里, 西南距新加坡830海里, 西距西贡486海里, 南沙群岛扼南海航路的要冲, 是我国所属的南海诸岛中位置最南, 分布最广,范围最大, 包括岛屿最多的一个群岛。
 
      南沙群岛一带有无数海鸥聚栖, 堆积有极大量鸟粪。鸟粪是一种极好的肥田料。群岛周围有大量海龟, 琅婿和鱼、虾、贝、藻等珍贵资源。因此, 南沙群岛是我国国际海洋资源开发和气象观测的一个重要据点。
 
      大量历史事实和无数的现实证据, 以及我国和国外的许多资料记载, 都无可争辩地说明, 我国人民是包括南沙群岛在内的南海诸岛的最早的发现者和开拓者。在宋代绘制的海图中, 称之为“千里长沙、万里石塘” 。清朝乾隆二十年绘制的《皇清各直省分图》、嘉庆二十二年绘制的《大清一统天下图》, 都清楚地绘有南海诸岛。
 
      十九世纪四十年代后, 南海诸岛先后被英、法、日帝国主义者所侵占。
 
      1945年日本投降后, 根据波茨坦协定, 台湾和南海诸岛全部归还我国。但国民党海军一向积弱, 在抗战期间还全军覆没, 舰船不是被日敌击沉或俘劫, 就是在几个要塞外凿沉作为封锁线。日本投降时, 国民党海军正是一个空白点。南沙和西沙群岛虽已宣布归还, 却还缺少充分的物质准各, 一时无力前往接收。
 
      艰巨的领航任务
 
      1946年7月, “太平” 、“太康” 、“永兴, 、“ 永胜” 、“永顺” 、“永泰” 、“ 永宁” 、“ 永和” 八舰由美国远航回国,略事修理, 保养和整休后, 国民党政府把握时机, 组织接收南沙、西沙两群岛舰队, 以当时装备最新式的太平舰为旗舰, 率领“ 中业” 、永兴, 、“中建”等舰前往执行接收任务。任命海军上校林遵为舰队指挥官, 任我为领航员, 限令在1946年12月底前完成接收任务, 包括在南沙群岛的太平岛上建立无线电台和气象站, 并在1947年1月1日开始发布气象报告, 和用无线电与榆林港海军电台联系。
 
      当时我是“ 太平, 舰的少校副舰长, 从1936年积累了一些航海经验, 西沙群岛的航海资料和航法可在航路指南查到。但南沙群岛的航海资料和航患不论中外航路指南均无阐述, 只说这是“危险地带” 。接到这领航重任, 心中无数。因为既没有去过南沙群岛一带, 又缺乏参考资料, 指挥官林遵, 舰长麦士尧和其他官兵的航海经验都很少, 这任务的成败, 完全寄托在我身上。于是四出搜罗资料。后来从上海海关海务处找到一张1910年法国出版的南沙群岛旧海图,但比例尺很小,水深点很疏, 不适合航海之用。从这海图中, 得知南沙群岛的岛礁和暗沙, 大部份是由珊瑚构成, 并多为水面下的环抱着礁湖的环礁。全区没有灯塔或任何航标。东部有沉船数艘。太平岛算是最大的岛, 面积也不过0.43方公里, 高度只有约3米, 在良好能见度下, 也只可在靠近8海里内, 才能看到。在天水相连的辽阔南海中找它, 正好比在“ 海里寻针, 。太平岛四周被珊瑚所环绕, 要登上该岛, 必需经过珊瑚面航行,摸索深水航道前进。能否找到这条航道, 也是一个未知数。但当时我有一个坚强信念, “ 法国人、日本人能登上太平岛, 我们中国人也一定能登上。我要克服一切困难, 不避艰苦, 完成这收复祖国领土的光荣任务。”
 
      我经常以“人定胜天口的格言来鞭策自己。认真细心研究南沙群岛的形势和周围水深, 以及南海的气候、风向、海流、海浪等, 分析过去沉船多在南沙群岛东部的原因。又根据当时东北风季, 南海的海流是以西南流为主这一要蕊认定由西向东驶近太平岛, 大致逆流航行, 对控制航速以搜索太平岛和找珊瑚礁间的航道是有利的。于是决定由偷林港开出后, 先向南行驶,然后向东驶向太平岛。虽然这样会多航行些里程, 但既有把握找到该岛而又安全。
 
      另一方面, 由上海至榆林港所经各海区的气象、潮流、海流、航标和雷区等, 也要深入研究。因为当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不久, 我国沿海的灯塔、浮标等大部份未恢复, 有些雷区尚未经过彻底扫测, 海上常有漂雷出现。海上治安也较乱, 华南海区海盗猖撅, 对航船安全威胁很大。以上种种因素, 都要在设计航线时考虑进去。经过短短一个月研究、设计和准备, 制订好全部航行计划、途中舰队联系及指挥信号,并经上级批准按照执行。
 
      1946年11月6日, “太平”号等四舰由上海港列队出发。洽途以信号灯、旗号或无线电话指挥和互相联系。开启雷达, 加强瞪望, 勤测船位, 做好海图作业。同时搜索海面物标, 注意来往船只的动态, 随时做好战斗准备。平均航速为12节。经过1240海里日夜航行后, 于11月11日驶抵榆林港, 与榆林和三亚海军商盘无线电联系计划。
 
      据悉日木在占领三亚和榆林期间, 均设有海岸电台,在三亚港还设立机场、潜艇基地和一个极大型的远程无线电台, 以指挥日本在南中国海和南太平洋的海军和空军。但在日本投降后, 国民党的“ 接收大员,不仅没有很好利用或妥善保管这些战利品, 反而将绝汰部分设备、机械、仪器等拆散, 盗卖零件, 以饱私囊。我见到许多大型无线电真空管摆在三亚市场当作金鱼缸出卖。接收下来的大量贵重军用设施、通讯设备、交通工具等, 除了少数留给“大官”们自用之外,全部变成了废品。在榆林港只有一个功率较小的海军电台可勉强与我们舰队联系。
 
      在榆林港期间, 我们还向当地渔民了解南沙和西沙群岛的情况。得知该两群岛的渔季系在2月至4月。在这春季里, 风力一般在4--5以下。5月以后夏、秋季多台风。冬季多东北强风, 风力有时可达7级。西沙群岛的锚地不算很差, 但南沙群岛根本,没有避风锚地, 底质不是碎石就是珊瑚,容易走锚。实际上, 选在11--12月份去接收南沙群岛是不适宜的。何况当时在战争时期受到破坏的南海气象站尚未恢复, 气象预报不准确, 海上的天气难以掌握, 中途又无避风锚地,但是, 国民党政府的决定和命令不能改变, 而且接收南沙群岛是关系到国家的信誉问题, 唯有自己尽量克服困难, 争取在限期内完成任务。
 
      “太平” 号等四舰在11月中旬曾有两次驶出榆林港五小时后, 遭遇狂风巨浪, “ 中业、中建, 两艘大型登陆舰横摇至30度。眼看它们有倾覆的危险, 逼得全队返娜榆林港待晴。
 
      1946年11月26日天气晴朗, 东北风3级, 早晨6时第三次由榆林港出航。在港外定真航向179度向越南东岸外驶去。根据当时风向、风力和估计的流向、流速, 陀螺罗经驾驶航向为166度。利用雷达测定船位。“永兴” 、“中建” 两舰在出港后五小时离队转向097度航行, 分头驶往接收西沙群岛。“太平” 、“中业” 两舰继续向南以平均时速12节航行。经过316海里航程后,于11月27日上午10时利用陆标测定准确船位后, 直指南沙群岛的太平岛。由于估计风流压准确, 船位一直保持在航线上。11月28日上午海水变为深绿色, 知道舰已入1000米左右的较浅的水域, 距珊瑚区不远。于是派水手上桅顶加强隙望, 搜索变浅的水色, 并减低航速,开动回声钡亦深仪, 不断注意水深读数的变化。
 
      10时左右正前方地平线上, 出现一条短黑线, 以后逐渐见到岸形。雷达荧光屏士显示出一个小岛形的光点回波。与天文观测的经纬度、水深和海图上标绘的形象校对, 证实这是太平岛无疑。又过半小时, 航经一块深约40米的珊瑚平台, 海水呈浅绿色。再将船速减至极慢, 改以该岛岸线的方位测船位, 并用雷达侧得距离600米, 水谋测得30米, 立即倒车, 11时在太平岛的西南岸外下锚。这锚地是碎石底, 海水十分清冽, 海底的游鱼历历可见, 锚和锚链抛下后也可看清楚。锚抛好后, 拉汽笛长声, 以引起岛上人们注意。然后放下汽艇和救生艇准备登陆。
 
      提前完成接收和修建工作
 
      我先带领水手和海军陆战队各一班乘坐汽艇和救生艇登陆。在向太平岛接近至100米左右时, 向空中开机关枪数十发以试探岛土的实力, 但未见任何反应。再前进至距岸约50米处, 水太浅, 我们离艇涉水登陆。先入两座混凝士房子搜索, 只见日本留下一些纲盔和破烂军服、皮鞋等。再搜索全岛, 未有发现任何人员。于是沿西、南岸边勘察, 发现在南岸有一个小码头, 和轻便铁路。这铁路是日本鸟粪公司用以掠夺鸟粪的。码头南方的浅滩中有一条人工开辟的小航道,长约300米, 宽约5米, 深3--5米。为了方便以后人员登陆, 即在码头上挂一面黑方格的号旗, 并在航道外端抛下一个浮筒作为标志。
 
      以后, 将修建材料、机械、仪器和修建工人等陆续运岸, 并全部展开修建工程, 11月29林遵指挥官、麦士尧舰长和我三人, 亲手在岛上树立一个高约一米的花岗石碑, 上刻有“太平岛” 三字, 以标志我国这块领土。被法、日帝国主义者先后侵占了近一百年的南沙群岛, 从此回到祖国的怀抱。
 
      我们的任务还包括修好岛上的工事和建筑物, 修复发电车间, 化验水井的水质, 安装抽水机和水管, 设立气象站和无线电台, 以及装修和布置留守人员的宿舍和办公室等。当时留下的人员有海军陆战队一排,气象员、无线电员、医务员、修理工人、炊事员和杂工等共约50人。还留下一批武器弹药, 药物、生活用具(包括钓鱼具、网具等)和足够半年用的燃料、燃油、物料、粮食和副食品等。
 
      经过半个月的紧张工作后, 太平岛的接收和修建任务全部完成。12月13日早晨“太平”舰率“中业”舰开往北方距约50海里的中业岛。这段航线也是要绕过珊瑚礁的, 只可慢车小心摸索前进。在阳光照耀下, 珊瑚礁的深浅约略可辨。密一切注意海水色的变化和回声测深仪的读数, 顺利前进。下午16时到达中业岛西南方约1海里处下锚, 水深约20米, 石底。登陆搜索全岛, 没有发现人迹, 也没有任何建筑物。翌日在岛上树立“中业岛”石碑。此外, 无其他任务。
 
      顺利安全返航
 
      1946年12月15日中午, “太平” 、“中业”两舰离开中业岛返航。途中曾驶入榆林港和海口湾停留各2--3天, 与当地气象台和海军无线电台等有关机关联系与太平岛通报等问题。12月25日安全驶入广州港, 锚泊于白鹅潭。
 
      这次从上海港出发后航行共约3000海里, 提前胜利完成了接收南沙群岛和建立气象站、无线电合的任务, 创造我国第一艘大船驶入南沙群岛的纪录, 受到国民党广东省和广州市政府以及广大群众热烈欢迎。国民党海军总司令立即传令嘉奖, 并发出电令升调为海军总司令部作战科中校科长。
      作者:何炳材    来源:《 航海》  1988年 第02期   作者简介:1945年任海军太平舰副舰长。1946年12月,何炳材参与率舰从日本海军手中收复南沙群岛;1947年1月,他乘调离“太平”号之机脱离国民党海军,1948年1月到香港。由于曾经在九龙海关任过职,时遇九龙海关扩编,得以在香港海关复职,并先后任九龙海关“海宁”、“海康”等缉私舰舰长。详情:http://baike.baidu.com/view/8706020.htm
中国南海诸岛网(www.Unanhai.com)收集整理

热门资讯

Copyright © 2003-2022 www.Unanhai.com QQ:40681100     

声明:本站所有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信息全部来源于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意志或证实其消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