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访本站 www.Unanhai.com,认识中国南海诸岛从这里开始!

南海标准地名

三沙

论西沙群岛珊瑚礁生态系统自然保护区的建立

来源:互联网 作者:不详 人气: 发布时间:2014-09-12
摘要:西沙群岛是我国南海诸岛中最大的群岛,位于15。46 17。08 N,11 o11L_112。54 E之间,即南海中北部,海南岛的东南方,扼守着南中国海的门户,在国际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以永兴岛为中心的西沙群岛距三亚市榆林港约330 km,距文昌县清澜港也仅约330km。西沙
       西沙群岛是我国南海诸岛中最大的群岛,位于15。46 17。08 N,11 o11L_112。54 E之间,即南海中北部,海南岛的东南方,扼守着南中国海的门户,在国际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以永兴岛为中心的西沙群岛距三亚市榆林港约330 km,距文昌县清澜港也仅约330km。西沙群岛由宣德和永乐两个群岛组成,陆地总面积约9.22 km ,海域面积达50×104 km ,东北部为宣德群岛,包括赵述岛、北岛、中岛、南岛、永兴岛、石岛、东岛、高尖石等岛屿及沙洲礁滩;西南部为永乐群岛,包括中建岛、金银岛、珊瑚岛、甘泉岛、深航岛、晋卿岛、广金岛、盘石屿等岛屿及礁滩。
 
       自上世纪5O年代以来,国内研究者开始从地质地貌、生物分类和生态学等方面对西沙群岛珊瑚礁进行系统研究IlJ。通过几十年的实地考察和调查研究,积累了有关生物、生态、地质和环境方面的丰富资料。2005-2007年,笔者先后对西沙群岛进行了3次珊瑚礁生态调查,利用国际上通用的截线样条法调查西沙群岛珊瑚的种类、分布、覆盖率、补充、敌害以及病害等,对西沙群岛珊瑚礁的现状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本文主要就建立西沙群岛珊瑚礁生态系统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自然保护区)问题开展讨论。
 
       1 建立西沙群岛自然保护区的自然条件
 
       1.1 气候水文条件
 
       西沙群岛地处热带,以热带季风影响为主,年平均气温较高,但季节变化幅度小;冬季风期间以东北风为主,夏季风期间以西南风为主。根据西沙海洋站统计资料,该区域每年5-9月水温最高,月平均温度在29℃以上;1—4月份为水温逐渐上升阶段,1月水温最低,为24℃ ;10 12月水温逐渐下降至24.5℃。这个温度正是珊瑚礁发育的最佳温度。由于西沙远离大陆,无径流影响,且日照时间长,因此,盐度普遍较高,在33.4‰之上。西沙珊瑚礁周边没有工业, 以渔业为主。西沙珊瑚礁海域水质良好,水质监测结果除军港港池内石油类指标外,其余监测项目均符合一类海水水质标准。该区海洋环境现状良好。
 
      1.2 地质地貌条件
 
      西沙群岛古称“千里长沙”、“万里石塘”,按地貌特征可分为岛屿、沙洲、暗礁、暗沙、暗滩,其中出露水面的岛屿及沙洲有26座,隐伏于水下的暗礁、暗沙、暗滩有ll座,其面积和高度不一。这些岛礁中,面积最大的永兴岛为2.10 km ,其次是东岛,为1.60 km ,中建岛为1.20 km ,其余的都在0.4 km 以下。西沙群岛海拔最高的石岛为13 m,其余岛屿都在9 rfl以下,一般为l~5 nl。高尖石是唯一露出海面的火山岛。永兴岛四周被沙堤包围,岛内低洼处常积水,该岛为西沙群岛的行政区中心地。西沙群岛由珊瑚堆积而成。据钻孔资料分析,该群岛1 250 m以下的地层为原生礁,厚度达519m,次生礁为740 m,从中新世开始沉积在白垩一早第三纪花岗片麻岩风化壳上,下层为白云质珊瑚灰岩、珊瑚砂岩,中层为珊瑚灰岩、珊瑚砂岩,上层为珊瑚砂岩、碎屑岩,顶层是由珊瑚贝壳组成的散沙 。
 
       1.3 植被生物条件
 
       西沙群岛主要的植被类型为常绿珊瑚岛林、灌木林或滨海植被。岛上植物有89科224属340种,其中大型真菌6科l1属22种,地衣1种,蕨类4科4属5种,被子植物78科208属312种。根据不同的经济用途,这些植物资源可划分为l0个类型,主要有药用植物、蜜源植物、食用植物、观赏植物引。西沙群岛的动物以鸟类为多,数量十分可观,岛上栖息的有40多种,常见的有鲣鸟、乌燕鸥、黑枕燕鸥、大风头燕鸥和暗缘乡眼等。得天独厚的气候、水文、地质等条件造就了西沙珊瑚礁成为我国最大面积珊瑚礁,且珊瑚种类最多,珊瑚资源非常丰富。经过多次调查鉴定,西沙群岛共有石珊瑚127种、苍珊瑚1种、笙珊瑚1种、软珊瑚21种、多孔媳7种,除21种软珊瑚外,其余全部为国家II级重点保护动物,并列入世界CITES公约(《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 西沙群岛是我国主要热带渔场。在那里,有记录的珍稀或重要种类甚多,计有珊瑚鱼类和大洋性鱼类400余种,是金枪鱼、马鲛鱼、红鱼、鲣鱼、飞鱼、鲨鱼、石斑鱼的重要捕捞渔场。海产品主要有海龟、海参、珍珠、贝类、鲍鱼、渔藻等几十种。比较名贵的有“海龟之王”棱皮龟、“海参之王”梅花参,世界最著名的珍珠——南珠、宝贝等十几种。
 
       2 建立西沙群岛自然保护区的必要性
 
       2.1西沙群岛珊瑚礁生态系统建立的紧迫性
 
       珊瑚礁,从它的前身生物礁算起,有着几亿年的漫长历史,经历过多次劫难,主要角色虽几经更替,但却长盛不衰,至今几乎覆盖整个热带海洋的浅海地区。珊瑚礁是有极高生物多样性和资源生产力的热带浅海生态系统,为沿海100多个国家的居民提供海洋水产品、海洋新药材料、旅游休闲收益、抗御暴风浪侵袭的海岸防护,成为地方和国家经济的重要财富。虽然珊瑚礁在自然界的生存竞争中,能不断调节其自身的适应能力,在长期的环境变化中立于不败之地,但在最近几十年中,由于人类活动造成的环境污染和人为破坏以及全球气候变化等多重压力,整个珊瑚礁受到极严重的创伤,从而形成了全球性危机。
 
       由于受环境污染及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世界上超过1/4的珊瑚已经消失。在200o年l0月份举行的第九届国际珊瑚礁研讨会上,海洋学家们忧心忡忡。他们惊呼,如果人类再不采取有力措施扭转这种局面,未来2~10 a内和10—30 a内珊瑚礁将会再损失l4%和18%,2030年累计最大损失率可能高达59%。珊瑚礁的消失不仅是一个环境问题,也是一个很大的社会问题,珊瑚礁带来的鱼类捕捞及旅游收入每年高达4 000亿美元,珊瑚的大量死亡可能使经济欠发达国家和地区数以百万计的人口生活难以为继。失去珊瑚礁,整个海洋生态系统必将受到严重影响。现在西沙群岛普遍存在着渔民过度捕捞、炸鱼、毒鱼、滥挖贝类等破坏生物资源的现象。昔日龟、鸟、鱼、贝、珊瑚等资源丰富的西沙群岛已经遭到严重破坏,生物物种日趋减少,随之而来的是生态环境越来越脆弱。这就直接影响到西沙群岛具有最高生产力的珊瑚礁生态系统,使其面临巨大威胁或彻底毁灭的可能。
 
       西沙群岛有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优越的地理位置,有着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可见,其旅游开发必将是大势所趋。这里,应当着重强调的是,不合理的旅游开发对珊瑚礁生物的生长和繁殖有着十分严重的负面效应,所以在旅游业开发以前,建设初具规模的国家级珊瑚礁生态系统自然保护区,科学合理划分出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规划好旅游区域和内容,对于珊瑚礁的保护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因此,在大规模的旅游浪潮到来之前,对西沙自然保护区的科学规划和建设刻不容缓。
 
       目前西沙群岛及其水域的权属为国有。西沙群岛的管理主要是由位于永兴岛上的中共海南省西、南、中沙群岛工作委员会,海南省西、南、中沙群岛办事处,海南省西、南、中沙群岛边防、海军某水警区来负责,另还有国家海洋局的相关部门对该海域进行渔政等业务管理。但是,对于专门针对珊瑚礁生态系统的保护管理工作至今还没有真正展开。面对人类活动造成的环境污染以及人为破坏,西沙群岛的未来前景不容乐观。可见,建立西沙群岛自然保护区,对于开展西沙珊瑚礁保护和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2.2 西沙群岛珊瑚礁生态系统的脆弱性
 
       珊瑚礁生态系统是具有极高生物多样性和资源生产力的热带浅海生态系统和海岸生态关键区,为沿海居民提供海洋水产品、海洋新药材料、旅游休闲收益、抗御暴风浪侵袭的海岸防护,是地方经济的重要财富。但是珊瑚礁生态系统也非常脆弱,它受到许多因素的威胁。全球近20年来,由于海岸带大规模开发,海洋过度捕捞、污染而疏于管理和保护,许多珊瑚礁受到严重干扰和破坏。一方面造礁石珊瑚对生长环境有严格的要求。另一方面目益增多的人类活动以及工业化带来的污染,给珊瑚礁生态系统的生存环境造成巨大的威胁。生活排污使海水富营养化,直接的效果是使一些藻类疯长。一旦海藻繁生,光线被遮住,珊瑚体内的共生藻无法进行光合作用,当然也就无法提供能量给珊瑚,同时珊瑚礁的框架结构造礁石珊瑚的生存空间也受到威胁。直接倾倒进海的有毒污染物和油类,将会直接杀死珊瑚虫,导致珊瑚大片死亡。陆地上的森林滥伐,海岸工程过多,持续时间过长,就会造成水土流失,大雨带走大量的泥土,使水质混浊,大量的沉积物造成珊瑚死亡。人们的捕鱼、毒鱼、炸鱼、设网、采挖都
对珊瑚礁造成威胁。
 
       珊瑚的生长十分缓慢,平均每年大约仅增长1~8 cln。珊瑚礁受到各种干扰破坏之后虽能恢复,但情况有很大差别,如受持续慢性干扰之后较之受急性破坏之后的恢复的难度就大得多。有科学家预计,珊瑚礁一旦遭到人为破坏这种持续慢性的干扰,至少要经过五六十年时间才能恢复。
 
       2.3 西沙群岛自然保护区建立的宣示主权必要性
 
      据史料记载,西沙群岛等南海诸岛古称“崎头”、“珊瑚洲”。东汉的扬孚在《异物志》中把南海的暗沙、暗礁称为“磁石”;唐宋时期,我国许多历史、地理著作中把西沙群岛命名为“九乳螺洲”;明清两代地方政府编纂的地方志中称西沙群岛是“千里长沙”,南沙群岛是“万里石塘”I1引。历史上,我国是对西、南、中沙群岛最早发现、最早命名、最早进行管辖和行使主权的国家。自汉代起,中国人民已在南海航行,首先发现,并荷锄耕作栖息于南海诸岛;唐朝时期南海诸岛归琼州府管辖;宋代中国政府对南海诸岛首先行使主权;明清时期中国政府对南海诸岛重申主权;近代,西、南、中沙群岛及其附近海域是我国广东、广西和海南沿海渔民的传统生产基地;解放后,中国政府分别授权广东省海南行政区和海南省成立党政管理机构,管辖西、南、中沙群岛及其海域。西沙群岛自古以来就是我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可是目前越南政府仍然将西沙群岛列为他们的黄沙群岛,宣称拥有其主权。为表明我国政府对西沙群岛主权的重视及充分行使我国对西沙群岛的主权,建立国家级西沙群岛自然保护区是极其必要的,保护区的建立可使我国获得国际上更大的认同和支持。
 
      2.4 西沙群岛珊瑚礁具有典型性和独特性
 
       我国的珊瑚礁,从台湾岛及其离岛开始,一直到南海均有分布, 以南海诸岛为多。我国造礁石珊瑚分布区类型有:大洋典型分布区(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过渡区(海南岛沿岸)和北缘分布区(华南沿岸)3大类。但目前我国的国家级珊瑚礁自然保护区就有2个分布于海南岛沿岸和华南沿岸,即三亚珊瑚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徐闻珊瑚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西沙群岛珊瑚礁属于世界珊瑚礁的大洋典型分布区,是我国近海域目前保存相当完好和极为珍贵的珊瑚礁区域。应该指出的是,我国沿岸珊瑚礁区域的珊瑚礁在亲缘关系上都来源于西沙群岛及南海诸岛的珊瑚。也就是说,以西沙群岛珊瑚礁为代表的我国大洋型珊瑚礁是我国现存珊瑚礁中最古老最原始也是最珍贵的珊瑚礁。这可以说是西沙群岛珊瑚礁的典型性和唯一性的特点。
 
       另一个重要的事实是,在1997—1998年间发生的厄尔尼诺现象影响下,世界各地的珊瑚礁区域都有大规模的珊瑚白化死亡事件发生,但西沙群岛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而受到季节性上升流的影响,对厄尔尼诺现象的反应并不明显,没有观察到大面积的珊瑚白化现象L1川。这是西沙群岛珊瑚礁的典型性和独特性的又一鲜明的体现,同时也说明西沙群岛珊瑚礁区域的可保护性很强。如果西沙群岛珊瑚礁区域可以建设成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这里的珊瑚礁将得到更为有效的保护,这对我国热带珊瑚礁生态系统的保护具有重大意义。
 
       2.5 西沙群岛珊瑚礁的管理需求性
 
       目前西沙群岛的管理主要是由位于永兴岛上的中共海南省西、南、中沙群岛工作委员会,海南省西、南、中沙群岛办事处,海南省西、南、中沙群岛边防和海军某水警区负责,另有国家海洋局的相关部门对该海域进行渔政等业务管理。但是针对珊瑚礁生态系统的保护管理工作至今并没有真正展开。面对人类活动造成的环境污染以及人为破坏,西沙群岛的未来前景不容乐观。可见,建立西沙群岛珊瑚礁生态系统自然保护区,对于开展对西沙珊瑚礁的保护和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3 关于设立西沙群岛自然保护区的建议
 
       3.1 规划自然保护区的设置范围
 
       经调查确认,西沙群岛珊瑚礁生态系统海洋生物资源丰富,种类繁多。珊瑚礁区范围估计约10X104hm。这么大的面积海区以及众多的种类,形成了珊瑚礁自然保护区确立的物质基础。自然保护区建议规划为87 086.34 hm ,以有效保护珊瑚的生长与发展。依据笔者多次对西沙群岛珊瑚礁生态系统的调查,发现羚羊礁、华光礁、中建岛以及七连屿4片海区为目前该群岛珊瑚种类和数量分布最多的区域。建议将这4片海区划为拟建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相应于4个核心区的外围设立4个缓冲区。核心保护区的外围约1 000 m范围内,还分布着珊瑚的散布区,在散布区内有零星的石珊瑚分布,但更多的是软珊瑚和柳珊瑚的分布。为更有效地保护珊瑚,建议在散布区外围再延伸约500 m作为缓冲区,一方面可以防止核心区受到外界的影响和破坏,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另一方面可以在不破坏其群落生境前提下进行科学试验研究,经特别批准也可从事教学实习、参观考察和标本采集活动,但禁止采挖和踩踏珊瑚及从事其它渔业活动,一般不得开展旅游活动。
 
       永乐环礁除羚羊礁核心区和缓冲区外,其余大部分均为珊瑚分布良好区域,建议划为永乐实验区。宣德环礁除七连屿核心区和缓冲区之外,永兴岛和东岛均为珊瑚分布很好的区域。考虑到将来可能的居民和军事用途,建议划为永兴实验区和东岛实验区。实验区是保护管理设施配置、进行科学实验活动的集中区域,在保证生态环境的情况下,根据可利用资源和地域特点,按照有关规程,在本区内可开展生物保护、科研、教学、生态旅游等活动。
 
       3.2 确立主要保护对象
 
       西沙群岛自然保护区的主要保护对象有如下5个方面:①具有中国热带特点珊瑚礁生态系统,包括具有很高的生产力和生物多样性的珊瑚礁生物群落及其周围的海洋环境。②保护区内分布的珊瑚及其栖息地,包括已列入世界CITES公约(《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II的石珊瑚127种、苍珊瑚1种、笙珊瑚1种和多孔媳7种以及软珊瑚21种。③保护区内分布的珍稀濒危海洋动物及其栖息地,包括国家I级保护动物中华白海豚、红珊瑚、鹦鹉螺,国家Ⅱ级保护动物真海豚、宽吻海豚、蓝鲸、长须鲸、小鲲鲸、座头鲸、虎鲸、伪虎鲸、绿海龟、玳瑁、太平洋丽龟、虎斑宝贝、冠螺、大珠母贝、大砗磲等。④保护区内热带珊瑚礁生物多样性。从该礁区原记录的物种数、新记录的物种数、已经获得的未知物种标本、生物群落、生态环境因子等,都充分表明西沙珊瑚礁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⑤丰富的景观资源和旅游资源,主要包括奇妙的海底珊瑚景观、海岛自然景观、人文景观。西沙群岛属热带海洋气候,长夏无冬,海水透明度高,水清浪白,气候宜人。(unanhai.com)海域珊瑚种类繁多,姿态万千,色彩斑谰,其间栖息鱼、虾、蟹、贝、藻等丰富多彩的海洋生物构成了奇幻的海底世界。海岛周围,沙滩洁白,岸宽沙细。岛上有经千年狂风不倒的海棠树林片,以及其它的珍贵树种和人工各植树种,而且怪石嶙峋,奇洞千姿百态。海岛空气
清爽,完全符合人们回归大自然的“空气、沙滩、海水、阳光、绿色”五大要素,其自然旅游景观无与伦比。人文景观主要有众多的文物古迹和现代建筑,有一定的观赏价值。
 
       4 结语
 
       西沙群岛远离祖国大陆,少数岛屿和礁石上有守备部队,渔民偶尔上岛只为物资补给或寻求救援所需。目前该群岛还没有开放旅游业, 岛礁附近的人类活动相对于国内其他珊瑚礁区域较少,所以受人为干扰相对较小,海区的污染相对来说较轻。迄今为止,西沙群岛珊瑚礁区域还没有出现珊瑚天敌长棘海星的大规模暴发现象。这里的珊瑚礁生长良好,珊瑚礁生态系统古老复杂而且稳定,是我国沿海地区珊瑚礁生态系统的发源地。因此,西沙群岛珊瑚礁保护管理的难度相对其他地区和海域要小的多,其可保护性和保护价值均很高。
       作者:黄晖,董志军,练健生。来源:《热带地理》 2008年11月 第六期。
中国南海诸岛网(www.Unanhai.com)收集整理

热门资讯

Copyright © 2003-2022 www.Unanhai.com QQ:40681100     

声明:本站所有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信息全部来源于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意志或证实其消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