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赵优
来到三沙市,怎能错过前往永乐群岛的机会?7月18日早上7时,本报记者与多家媒体同行一起踏上前往永乐群岛的路途。从永兴岛向西40海里,就是令人神往的美丽岛链。
都说出海不易,记者真切体会到了路途之艰难:海上阵风7级,浪高2米,500吨级的公务船在茫茫大海上渺小得可怜,一波波海浪袭来,船只向上颠起又重重落下,舷窗外巨大的水花飞溅,发出可怕的嘶吼。
经过近3个小时的航行,公务船终于靠近永乐群岛的“中枢”——晋卿岛。因岛屿附近围绕着大大小小的礁盘,大型船只无法靠岸,只能由小艇接送船上人员。卸载好补给物资后,冲锋舟向着甘泉岛驶去,有一群飞鱼“嗖”地从身边飞过,又迅速扎入海里。
当日天公不作美,铁青着脸,狂风呼号掀起滚滚海涛,暴雨没有任何阻挡地拍打在脸上,目之所及,一片茫茫。“岛礁想着美丽浪漫,去得也艰难。”同行的永乐群岛工委管委会副主任郭勇说,几百年来,西沙群岛的渔民们就是这样搏击风浪,守护这片祖宗海。
雨势渐小,海水由深蓝转为碧绿,绿树葱茏的甘泉岛终于出现在视野中。踏上洁白的沙滩,踩着细碎的珊瑚石,一块印刻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甘泉岛遗址”的石碑伫立眼前,提醒着人们:这里世代都有中国渔民在此耕海。
“甘泉岛是西沙群岛唯一有淡水井的岛屿。”郭勇当起了导游,带领大家穿过树林掩映的小路,顺着取水的塑料水管,找到了岛上居民赖以生存的红砖古井。这座0.3平方公里的小岛,名字也得于此:清末李准巡海时发现此岛泉水甘甜可饮,遂命名为“甘泉岛”。
9户,12人,是甘泉岛上的常住居民,同琼海潭门的祖辈们一样,靠在附近打渔为生。水泥旗台边,居民们正在准备升国旗。由于水泥旗台上的不锈钢旗杆底部被大风吹断,甘泉岛居委会委员陈祥清正跪在沙土地上,用小铁铲挖洞,其他居民则用渔网线将一面崭新的五星红旗绑在旗杆上,随后,众人合力,将旗杆竖立。“国旗一定要飘扬在甘泉岛上空。”来不及拭去腿上的沙土,陈祥清指向沙滩边一棵绑着木杆的树,“多少年来,国旗一直挂在那里。”
海风吹拂,红旗在碧蓝大海的照耀下愈发鲜艳。
(本报永兴岛7月20日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