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访本站 www.Unanhai.com,认识中国南海诸岛从这里开始!

南海标准地名

三沙

西沙群岛开发 从挖鸟粪开始

来源:互联网 作者:不详 人气: 发布时间:2012-09-23
摘要:1959年3月1日,是我国南海诸岛的历史上不能忘却的一天:中国共产党西、南、中沙群岛工作委员会和西、南、中沙群岛办事处在海口宣告成立,负责南海诸岛的开发建设和行政管理工作,行使国家的主权和管辖权。这是中国历代政府在南海诸岛设立的最大最完善的政治
      1959年3月1日,是我国南海诸岛的历史上不能忘却的一天:中国共产党西、南、中沙群岛工作委员会和西、南、中沙群岛办事处在海口宣告成立,负责南海诸岛的开发建设和行政管理工作,行使国家的主权和管辖权。这是中国历代政府在南海诸岛设立的最大最完善的政治实体。
 
  然而很少有人知道,工委及办事处的成立离不开一家专门挖鸟粪的公司。今天,记者已经很难再找到西南中沙工委和办事处成立时的图片资料,但是这张半个世纪前工人们热火朝天挖鸟粪的照片依然向我们讲述了那一段历史的秘密。
 
  鸟肥公司:西沙开发先驱
 
  “当年挖鸟粪的时候就是这样的。”已退休多年的“老西沙”符祥星说,照片所呈现的正是在西沙群岛上挖鸟粪的情景。上岛工人们用铲子、簸箕、麻袋等简单的工具在堆积如山的鸟粪层前劳作着,身后是装好的一袋袋堆放得密密麻麻的鸟肥。照片后不远处是早年“西沙人”简陋的木板营房,更远一些树林中矗立的炮楼表明,这里正是永兴岛。
 
  西沙群岛有极为丰富的鸟粪资源。由于海鸟的鸟粪长期堆积、衍化,形成半人多高厚厚的鸟粪层,包含鸟粪土、鸟粪化石等类矿物质,是一种含磷、氮、钾和有机物质的优质磷肥,对于水稻等作物有良好的增产效果。
 
  “当时的鸟粪可多了,只要有树的地方,下面几乎都有鸟粪。”符祥星说。根据1955年海南行政公署的勘察,西沙各岛屿的鸟粪估计总藏量达30万吨,仅永兴岛就有20万吨。日本侵华期间就已经对西沙群岛的鸟粪资源展开了掠夺性开采。
 
  在这样的背景下,海南鸟肥公司于1955年11月在海口成立。12月,91名公司干部职工前往西沙开展前期准备工作;次年3月,250人奔赴西沙开采鸟肥资源,他们成为新中国开发西沙的先驱者。
 
  西沙三难:交通、补给、寂寞
 
  林明保就是这样一位先驱者。他回忆:“第一次踏上永兴岛,岛上没有路,也没有房子,到处是灌木丛和杂草,头顶上全是海鸟,还时有野猫出没。我们只能露宿在麻风桐树下。”
 
  面对种种困难,工人们一边开采鸟粪,一边盖房、种菜和修路。当年艰苦的创业岁月,林明保依然记忆犹新:“早期的营房都是照片那样的板房,用木板做墙、油毡盖顶,因为岛上有不少麻风桐便于就地取材。一间板房要住10多个人,大家睡通铺,后来才有了架子床。房子里白天闷热得像蒸笼,晚上到处是蚊子,由于出汗太多,床上的草席睡不多久就变得黑乎乎的。”
 
  交通不便、补给跟不上也是一大难题。水果、蔬菜、香烟、报章书信等在岛上都是宝贝。如果遇上台风天,补给船不能及时到,连榨菜都变成稀罕物,经常只能吃稀饭蘸酱油。
 
  “西沙的辛苦讲都讲不完,但最苦恼的还是缺淡水。”符祥星回忆说,永兴岛上的井水含硫酸镁,平时只能洗衣洗头不能饮用,大船带来少量的淡水比生命还重要,打水要凭票,用不完的水要拿回厨房。但每年总有1个月左右的时间无法按时补给,只能喝岛上的水,又苦又涩,喝得大家都拉肚子。
 
  艰难的环境并没有消退先驱者们开发西沙的热情。当年没有拖拉机等运输工具,全靠人工。大伙先用铲把鸟粪铲进麻包和竹筐里,挑到海边堆放,工人们再下到半腰深的海里,将一包包鸟粪搬运到驳船上,然后运上大船。
 
  符祥星说,工作之余大家打篮球、打排球、唱歌、唱琼剧,排遣远离大陆的孤寂。生活虽然艰苦,但当时人们都很活跃,热情很高。
 
  他回忆说,在西沙挖鸟粪的干部职工最多的时候达600多人,其中还有数十名女同志。当时,装运鸟粪的船只十分繁忙,在西沙至海南岛,海南岛至珠江三角洲之间航行不断,华南各地都使用西沙的鸟肥。“像湖南、湖北种水稻的地区,特别欢迎我们的鸟肥。”
 
  办事处:中央决策因应南海风云
 
  海南鸟肥公司在西沙的创业为新中国有效管理和开发南海诸岛奠定了基础,但西南中沙工委及办事处的成立还直接源于那个时代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
 
  1959年2月22日,南越吴庭艳当局的海军,在我国西沙海域劫走琼海5艘渔船,扣押琼海渔民82人,并无理撕毁中国国旗,抢掠中国渔民财物,殴打中国渔民。这起事件反映了当时南海区域复杂的国际形势,也成为促使中央政府加强对西沙有效管理的直接原因。当天,中共中央作出决策,成立中国共产党西南中沙群岛工作委员会和西南中沙群岛办事处。
 
  当年3月1日,工委及办事处在海口成立,不少工作人员来自原鸟肥公司。3月上旬,工委、办事处第一批政府工作人员,从榆林港乘海军舰艇进驻永兴岛。与此同时,海南军区也派出军事工作队,进驻永兴岛。从此永兴岛成为南海诸岛的“首府”。
 
  全民皆兵:备战海空入侵
 
  那个时候,各种反动势力对新生的中国虎视眈眈,在南海经常发生侵犯我领海领空的事件。据统计,1958年9月至1966年4月的7年多里,仅美国当局就派出舰艇侵犯我国领海443艘共361次;派出飞机侵犯我领空487架共361次,中国政府对此提出了多次严重警告。
 
  在这样的政治环境下,西沙民兵成为守卫“国防前哨”的重要力量。工委和办事处一成立,就设立了民兵营。1959年4月来到西沙的民兵组组长黄亚俊回忆,西沙在相当长的时间里都处于“全民皆兵”的状态,人人都参加民兵,每个民兵都配枪,都会射击、会投弹。
 
  符祥星说,那时,民兵在海边设立了许多瞭望卡。早期的瞭望卡都是用木头搭的,很简陋,用来观察海面上的情况。符祥星记得:“当时营房有人放哨,海边则有巡逻队巡逻,晚上还有人站岗,战备很紧张的。”
 
  根据1950年代驻岛的“老西沙”们回忆,那时候前来永兴岛侦察的敌机特别多。1957年11月的一天黄昏,西沙民兵连长麦邦桐和同事们突然听见飞机“嗡嗡”的轰鸣声,一架敌机飞临西沙永兴岛上空,来回盘旋,然后俯冲了数次。敌机转了几圈,突然投下9个降落伞。民兵以为敌人空投伞兵偷袭,便开火迎击。麦邦桐提着轻机枪打了四梭子弹,其余民兵使用冲锋枪射击了几梭子弹。敌机飞跑后,民兵迅速包围降落伞着陆现场,没想到,敌机投下的是大米、白糖、蔬菜等军需食品。
 
  后来查明,敌机是给侵占我西沙珊瑚岛的南越军空投食物,由于暮色苍茫,敌机错把西沙的永兴岛当成珊瑚岛而误投。但从此以后,敌机飞临永兴岛时变得乖多了,不再敢在永兴岛低空盘旋了。
 
  1960年代初期,台湾国民党企图反攻大陆,在海南吊罗山等处空投武装特务,岛上战备更加紧张。1964年10月的一天,西沙观察台报告:在七连屿南沙洲岛发现一面国民党青天白日旗,还有人在活动。于是西沙民兵35人,乘两艘机艇前往南沙洲侦察。
 
  民兵们扮作出海捕鱼的渔民,以3人为一个战斗小组,兵分两路从南北两个不同的方向登上南沙洲,向不明身份的人接近。岛上共找到9个人,没有枪械。民兵们将他们带回永兴岛,同时拔除了岛上那面旗子。经审查,他们是台湾渔民,因船触礁才登上南沙洲岛。
 
  鸟肥公司转产捕渔
 
  1962年2月,永兴岛上的鸟粪资源开采完毕,鸟肥公司转产改为渔业公司,从事渔业生产。同年12月,渔业公司全部并入西南中沙群岛办事处。“老西沙”林明保全程经历了鸟肥公司的转变。
 
  但不管是挖鸟粪还是捕鱼,那个时代对西沙的开发,主要是以对自然资源的简单开发利用为主。
 
  据统计,1956年—1960年的5年间,鸟肥公司在西沙共开采鸟肥十几万吨,创产值910余万元。转产渔业公司当年,又捕捞了1500担石花菜干货、700余担鱼类以及一批海特产,创产值30万元。
 
  林明保记得,刚到西沙的时候,鱼类资源的丰富让人不敢相信:在海边洗涮东西,鱼儿会游过来抢东西吃,赶海时礁盘上的红口螺、笔架螺到处都是。由于数量太多,用手捡太慢,都是用脚勾扫进箩筐,有时撒网捕到的鱼太多,会拉不起网。
 
  随着时代的进步,西沙发展了,水泥建筑、储水池、码头、商店、宾馆、卫星接收站……各种基础设施越来越齐备,人们对西沙的认识也在发生变化。
 
  近来,西沙的旅游资源开始受到各方的关注,西沙的基础设施不断更新,专家学者更提出,在西沙建立各种类型的海洋生物和生态保护区。
 
  从开发到保护,西沙开始向世人展示出她最美丽的一面。
 
中国南海诸岛网(www.Unanhai.com)收集整理

热门资讯

Copyright © 2003-2022 www.Unanhai.com QQ:40681100     

声明:本站所有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信息全部来源于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意志或证实其消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