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诸岛四大群中,南沙群岛是岛、洲,礁、滩最多、分布面积最大的一群,已定名的岛、洲,礁、沙即达185座。
南沙群岛是形成在一个水深1500-2000米的阶台上,西南面和大陆架相连。这是一块断裂海中的陆块,这陆块受到第三纪的地壳运动的影响,形成一些深水海槽,使阶台破碎,井产生两条隆起海脊。
两条海脊之间即为一条水深2000米以上的水槽,即北半部的南沙东水道和南半部的北康水道。它们把南沙群岛基本上分成东西两大群岛,这两条海脊也受西北向断裂影响,主要表现为荷落门水道(南华水道)。这水道位于九章环礁与南华环礁间,是一条沿西北东南向断裂发育出的海槽,水深2000米以上,宽80-120公里。这条水道和南沙东水道把南沙群岛分为四个部分。
北部西段,以五列平行的环礁为主体,即:
第一列:双子群礁;
第二列:渚碧礁、中业群礁、乐斯暗沙、永登暗沙;
第三列:道明群礁(包括长滩、火艾礁,西月岛);
第四列:大现礁、小现礁、郑和群礁、恒礁、北恒礁;
第五列:九章群礁。
北部东段,以礼乐滩为中心,岛屿有费信岛、马欢岛。本段以岛礁分散分布为特色,不具备明显走向。
南部西段,以万安滩到永暑礁一带礁滩为主体,呈东北--西南走向。
南部东段,以南康暗沙到榆亚暗沙一带东北到西南走向的岛礁为主体。并有安波沙洲、柏礁到南华礁一列同走向的岛礁分布。
节选自:曾昭璇,主编。刘南威、吴郁文、黄少敏,编著。中国地理丛书《南海诸岛》,广东人民出版社,1986年9月出版。上图为原书配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