岛架与大陆架相似,它紧连着岛屿,是岛屿向水下自然延伸的部分。所以它是经常被海水淹没的一个浅水地区,面积比在它上面的沙岛大好几倍,两者的比例关系有如桌面上放着一个碟子一样,南海诸岛中岛架的总面积比沙岛大三倍左右。由于珊瑚岛的岛架是由珊瑚礁构成的,所以又称为礁盘。
礁盘地貌比沙岛复杂得多,从岛外向海走去,可分成四带:即内缘礁塘带,中部礁平台带,外缘礁沟带和礁前斜坡带。
礁塘带紧靠着岛屿,地势低洼,终年积水成为浅水池塘,水深0.5至5米不等。本来礁塘生成以前这里地面平缓,只因岛屿形成后,岛上的地下淡水不断往岛夕滩盘上流出,由于淡水中含碳酸成分较多,它对钙质的珊瑚礁发生较强的溶蚀,天长日久,这里便溶蚀成低洼积水地带,因为它是后来溶蚀而成的,所以又有人称为浅水次生泻湖。礁塘内水浅而安静,只有涨潮时才得到海水补充,珊瑚所需的氧气和养料欠缺,加上位置上接近岛屿,涨潮时,波浪冲刷海岸,泥沙翻动,水中含沙量大、不利于珊瑚生长,因此,礁塘中死气沉沉,活珊瑚很少,只有为数不多的菊花珊瑚、石芝珊瑚、滨珊瑚和杯形珊瑚等生长。礁塘底部堆积了薄层的珊瑚枝和生物泥沙。
礁平台带在礁塘外围,地面平坦而稍有起伏,它高出礁塘,退潮时水深变浅或者露出水面,所以那里很少有活珊瑚,平台上平铺着粗大的珊瑚礁砾块、珊瑚枝和贝壳等堆积物。偶而也堆出略高于平台的低矮坡缓的砾脊。另外,平台上还散布着许多小水潭、小槽沟和洞穴,所以说从微观上看,平台又是崎岖不干的。涨潮时,礁平台在拍岸浪打击下,产生一个美丽的浪花带。
礁构带已经在岛架外部,常年被海水淹没,水深在1米以上。同时这里波浪作用也十分强烈,所以该处珊瑚生长繁茂,形态多姿多采而茂密成丛,其中尤以抗浪性强的滨珊瑚占优势,鹿角珊瑚生势亦好。在珊瑚丛体之间经常遭到浪波和潮汐冲刷而裤孜许多礁沟,深0t至数米。这些沟谷把礁盘切割得支离碎破,并且
向外伸向礁前斜坡上,深度可达20米。
礁前斜坡带是位于岛架最外端的陡峻斜坡,它与上述各带最大不同点是地面坡度突然增大,坡度由外缘沟谷带的几度突增至20多度,甚至70多度。水深也由2-3米增到10米以上。如西沙群岛的永乐环礁礁前斜坡水深15-20米。斜坡带以外,水深可直降落数百米以下的深海。斜坡上珊瑚生长同样茂盛,高大的珊瑚丛体由海底往上直长,高达5米以上,因此造成急陡的斜坡。在这里生长的珊瑚以鹿角珊瑚类占优势。
由于南海盛行东北风和西南风,礁盘的东北和西南面比较发育,因此,环礁的形态每由圆形向椭圆形发展,尤以向东北一面每呈尖状突向东北,形成一片露出海面的礁盘和水下暗礁,常使船只触礁沉没;西南方向尖突情况较少,每呈弧形突出。
节选自:曾昭璇,主编。 刘南威、吴郁文、黄少敏编著。中国地理丛书《南海诸岛》,广东人民出版社,1986年9月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