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沙、南沙群岛土地名起源很早. 据不同版本的《更路簿》都把西沙群岛的永乐群岛称为"石塘", 与北宋以后古籍记载西沙群岛为"石塘"相一致; 在《调查报告》中, 载有土地名"鬼喊线", 它位于南沙群岛的九章群礁; 在明嘉靖年间顾玠的《海槎余录》有"千里石塘在崖州海面七百里外......万里长堤出其南, 波涛甚急, 未有能脱着......又有鬼哭滩,极怪异......"的记载, 据分析, "鬼哭滩"亦在南沙群岛(万里长堤) 的九章群礁, 且琼粤方言, "喊"是"哭"的意思, 土地名"鬼喊线"应是《海槎余录》记载的鬼哭滩. 可见, 西沙、南沙群岛土地名, 至迟在明代已经形成, 土地名与古籍记载的"古地名"相一致, 说明他们之间有一定渊源, 一脉相承, 历史悠久.
前面提到, 西沙、南沙群岛土地名126处, 南海诸岛地名普查收集到的有4处, 新中国成立前公开出版书籍记载的有1处, 合共总数达131处, 说明海南岛渔民给西沙、南沙群岛的命名是最全面、最具体和数量最多的. 他们对低潮也不被淹没的西沙、南沙群岛的岛屿、沙洲和石几乎都给予了命名, 对高潮淹没、低潮出露的暗礁大多数定了名称; 对潜伏海面下较深的暗沙和暗礁也部分给定了名称, 表明海南岛渔民足迹遍及整个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 海南岛渔民是西沙、南沙群岛的主人.
西沙、南沙群岛土地名, 除有大量表示具体岛屿、沙洲、暗礁、暗沙、暗滩的单称地名和专名外, 又有表示珊瑚礁群体的总称地名, 如上峙(宣德群岛) 、下峙或石塘(永乐群岛) 、九章(九章群礁) 等地名, 以及表示通名的圈或塘(环礁) 、峙(岛屿和沙洲) 、线或沙(暗礁) 、线排或沙排(暗沙) 、郎(暗滩)等. 如把它们联系起来, 就可以构成既有表示群体的总称地名, 又有表示个体的单称地名. 既有通名又有专名的一套独特而完整的西沙、南沙群岛土地名系统.
西沙、南沙群岛土地名多以“更”和"路"的形式记载于《更路簿》中, "更"指渔船从一地航行到另一地的时间或距离, "路"是指航行针路, 即航向. 针路是用中国古代发明的罗盘测定, 用罗盘方向表示的,即把圆周分为24等分, 用四维、八干、十二支来表示24个方位. 每条更路均包括起讫地点、针路和更数,如"自猫注去干豆, 乙辛兼辰戌, 四更收", 意思是自猫注(永兴岛) 去干豆(北礁) 用乙辛兼辰戌(285)300) 四更(约8 个小时) 可以到达. 海南岛渔民除用更路确定岛礁具体位置外, 还用罗盘方位给岛礁命名, 如丑末( 渚碧礁) 、东头乙辛(蓬勃暗沙) 、西头乙辛(日积礁) 等. 这表明土地名具有民族性, 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可以看到: 在西沙、南沙群岛土地名中, 海南岛渔民很早就把环礁分为"筐"和"塘"或/圹部分,把珊瑚礁体按距离海面远近分为峙、线( 沙) 、线(沙) 排和郎4类, 这些都和近代的分类相似; 海南岛渔民对岛礁的命名, 是根据岛礁的不同特征的, 而这些地名所反映的特征, 有不少和现状大致相符, 表明西沙、南沙群岛土地名具有一定科学价值, 是世代渔民长期在西沙、南沙群岛从事生产实践的产物. 西沙、南沙群岛土地名中, 有以当地语言命名的, 如峙、咸舍、五方、罗孔、裤归、牛车英、赤瓜、无乜、恶落、九章、鬼喊线等; 有以当地使用物命名的, 如火哀、梅九、脚跋等, 表明西沙、南沙群岛土地名具浓郁乡土气息, 地方性突出, 是地道的中国劳动人民的命名.
目前, 海南岛渔民赴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从事渔业生产, 仍使用《更路簿》作为航行指南, 他们仍能顺口背诵更路, 熟悉土地名. 可见, 西沙、南沙群岛土地名有深厚的群众基础, 实用性强, 是使用率最高的西沙、南沙群岛地名.海南岛渔民给南沙群岛的命名, 还曾被外国书刊引用, 1868年英国海军海图部编制的《中国海指南》报导: /各岛俱有海南岛渔民之足迹, 以捕海参、介贝为活、颇多常年居留于此. 书中的J. W. Reed和J. W. King 的/Main Route to China 0一文中写道:An island, name Sin Cowe, is said by the fisherman to the about 30 miles to Southward of Namyit 0( 渔民称为"秤钩的一个岛, 大约位于"南乙"南方30 英里) .记载中的渔民为海南岛渔民, "秤钩"、"南乙"是海南岛渔民对景宏岛和鸿庥岛的俗称, 这是外国记载
最早的南沙群岛土地名. 日本小仓之助带队到南沙群岛进行所谓"探险", 搞侵略的阴谋活动. 小仓在所著的《暴风之岛) 新南群岛发现记》中, 谈到他在北子岛碰见3 个中国渔民住在一个窝棚里, 双方语言不通, 进行"笔谈"的情形并附有作者根据海南岛渔民提供的资料描绘的地图. 在文字记述和地图中,共载有双峙、铁峙、红草峙、罗孔、鸟仔峙、同章峙(作者注: 应为锅盖峙) 、第三峙、黄山马峙、南乙峙、第峙(应为秤钩峙) 等10个南沙群岛土地名, 是外国书刊记载南沙群岛土地名最多的. 外国书刊引用南沙群岛的土地名, 表明在外国殖民者入侵之前, 在南沙群岛从事渔业生产和居住的只有中国人, 也只有中国人给南沙群岛命名. 所以, 在西方殖民者擅自给西沙、南沙群岛命名时, 就曾采用西沙、南沙群岛土地名. 而且在西沙、南沙群岛英文地名中, 至少有9个是从西沙、南沙群岛土地名音译过去的
综上所述, 西沙、南沙群岛土地名是来历清楚、证据充分、有案可查、历史久远、内容丰富、流传民间、影响广泛的, 是地道的中国人的命名.根据/名从主人的原则, 中国人民对西沙、南沙群岛的命名, 反映中国人民是西沙、南沙群岛的主人, 表明西沙、南沙群岛领土主权属于中国.
作者:刘南威。来源:《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4期,《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领土主权属于中国的土地名依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