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兴岛又名“林岛”,因岛上林木深密得名。永兴岛得名于1946年11月29日接收西沙群岛的军舰的名字。
永兴岛位于北纬16°50′,东经112°20′。岛的东西长约1850米,南北宽约1160米,面积约1.6平方公里,是西沙群岛中最大的岛屿。
永兴岛地势平坦,平均高约5米,岛西南有长约870米,宽约100米的大沙堤,最高处为8.3米。四周也为沙堤所包围,岛中间较低,是次成泻湖干涸后形成的洼地。这里掘井取水方便,但是由于鸟粪的污染,井水不能食用,但水量充足,可以用来洗涤。
永兴岛所在礁盘较小,东西长约3850米,南北宽2950米,西南方礁盘最窄,岛和礁盘比例为3:1,这是西沙群岛各岛中,礁盘和岛屿面积比例最高的一个,这说明本岛形成的沙源充足和发育时期长久。
沿岛沙滩广阔,宽达50-100米,海滩岩少见,这是由于海浪风积力量强大所致。在礁盘上还有堤状沙堤形成,使礁盘上产生次成泻湖。
本岛沙滩上一般不长植物,沙滩后宽阔的沙堤带多沙生、早生植物,以草本及灌木为主,茂密非常,在沙堤内坡则开始生长白避霜常绿耕+曲茎奇坷,犹如占树。但树龄不长。林下即为黑色或棕色鸟粪土。本岛植物种类之多为西沙群岛之首, 野生植物有148种,占西沙群岛野生植物总数89%。人工植被有椰子林,海棠林等等。引种的果树种类很多,但以水瓜、芭蕉为成功。
岛上的鸟类有白腹鲣鸟、白胸秧鸡、金行鸟、金眶行鸟、家燕、绣眼等,还有逸野的野鸡、野兔,野猪等。
本岛鸟粪储量有200万吨,厚近1米,自清末开始开采,到1961年基本上采完。而解放后,鸟肥公司所采的只有十万多吨(1956-1959)。现在白避霜常绿林下残留着难于采掘的部分。
永兴岛岛屿面积大,植物茂盛,淡水充足,中央低地水积水,且有高大沙堤防风,故本岛是南海诸岛中地理环境最优越的一个岛。永兴岛正好在西沙群岛中部。因此,解放后我国政府即在这里建立了政权机关,进行大规模建设,开辟马路,建立市镇,兴建了四层的办公楼,并设有卫生所、百货商店、邮局、银行、仓库。修建了300米长码头,几千吨船只泊位;扩建了气象台、海洋站、水产站。一排排的漂亮钢筋水泥洋房,使得岛上里现出一派现代化的景象。
岛上引种的蔬菜,粮食作物、果木已葱茏翠绿,硕果累累,这种小规模的试种成功,表明将来大规模种植是很有前途的。
永兴岛的礁盘上也有很多水产。这里年产海龟可选1万只;石花菜15000多担。岛上水产还有玳瑁,石斑鱼和各种海参。
据记载在今气象台址,曾有清代渔民建立的小庙一座,庙门有横匾书“海不扬波”,对联:“兄弟感灵应”“孤魂得恩深”。海南渔民来岛必经此地,带来鸡酒等祭品参拜,然后分赴各岛打鱼。此庙据说为纪念明代一次台风中死击的渔民兄弟而建,故此庙也称“兄弟公”。在岛上西部邮电局附近出上了康熙年间的景德镇瓷器青花五彩大盘残片五件,瓷盘口径达60厘米。
永兴岛在半封建半殖民地时期的旧中国是饱受列强的欺凌的。日本侵略者、法国舰船都曾多次在此强行登陆,今天岛上仍有1946年我国接收永兴岛的巨大水泥纪念碑保存。碑高1.49米,宽0.92米,碑正面书“南海屏藩”.背面书“海军收复西沙群岛纪念碑”。1947年我国正式公布南海诸岛名称,命名本岛为永兴岛。
永兴岛是具有深厚基础的珊瑚岛,它的珊瑚礁层厚达1200多米。这个珊瑚岛是在古陆地的基础上发育起来的。因为在基底处出露的岩石是片麻岩,这种片麻岩由花岗岩变质而成。在闽南、广东、广西三省区沿海地方都很常见。可见环礁地形住地壳下沉,陆地变海洋的过程中,也能形成。永兴岛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节选自:曾昭璇,主编。刘南威、吴郁文、黄少敏,编著。中国地理丛书《南海诸岛》,广东人民出版社,1986年9月出版。下图为本站配图,1974年永兴岛、七连屿航拍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