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开始,我国舟师批已把我国古代发明的指南针运用到航海上,首创了仪器导航的方法,这是航海技术的一次伟大革命,对南海航行提供了便利条件,使我国人民加深了对南海诸岛的认识,出现了能反映南海诸岛地形特征,为其后各朝代广泛采用的“长沙”、“石塘”等南海诸岛古地名,并出现了专指南海诸岛某一群岛的专称地名。
(一)“石塘”
《宋会要辑稿》“占城国”条载:“国人诣广州,或风漂至石堂,则累岁不达矣.”同书“真里富国”条载:“……欲至中国者……数日至占城,十日过洋,傍东南有石塘,名曰万里,其洋或深或浅,水急滩多,舟复溺者十七八,绝无山岸,方抵交趾界,五日至钦、廉州。”可见,“石堂”即“石塘”。据方位,“石塘冲在占城东南,指今南沙群岛。这是有关“石塘”的最早记载。在其后各朝代图籍中,“石塘”有时亦被用以表示南海诸岛中的其余群岛。南海诸岛的珊瑚礁分为环礁和台礁两类,其中以环礁占多数。“环礁”是由四周连接如环的礁圈包围一个浅湖(泻湖)构成的,“石塘”即环礁的俗称,是礁石包围着池塘的意思。所以,用“石塘”泛指南海诸岛或其中一、二个岛群,正是我国人民根据南海诸岛在地形形态上的主要特征所给予的形象名称。
(二)“长沙、石塘”
南宋周去非在《岭外代答》中述“海南四郡之西南,其大海日交趾洋,中有三合流,波头度涌,而分流为三:·一其一东流,入于无际,所谓东大洋海地。……传闻东大洋海,有长沙、石塘数万里,尾间所泄,沦人九幽,普尝有舶舟为大西风所引,至于东大海,尾阁之声震汹无地,俄得大东风以免。”交趾洋即今越南中部以东海洋,援东大洋海在其东判断,“长沙、石塘”应指南海诸岛。这是第一次把南海诸岛的珊瑚岛看成由以沙岛为主的“长沙”和把珊瑚礁看成以环礁为主的“石塘”组成。
(三)“千里长沙、万里石塘”
《琼管志》载:“东则千里长沙、万里石塘,上下渺茫,千里一色。”王象之在《舆地纪胜》中述:“吉阳(吉阳军)地多高山,峰峦秀拔……其外则乌里苏密、吉浪之洲,而与占城相对,西则真腊、交趾,东则千里长沙,万里石塘,上下渺茫,千里一色。”吉阳军即今海南岛崖县,“千里长沙,万里石塘”在其东,指南海诸岛。这是称南海诸岛为“千里长沙、万里石塘”的最早地名。
(四)“万里石塘”
元汪大渊在《岛夷志略》中述:“石塘之骨,由潮州而生,逛通如长蛇,横亘海中,越海诸国,俗云:万里石塘。以余推之,岂山万里而已哉……原其地脉,历历可考。一脉至爪哇,一脉至渤泥及古里地闷,一脉至西洋遐昆仑之地.”汪大渊用“石塘之骨”和“地脉”把万里石塘连成一个整体,并指出“石塘之骨”自潮洲至爪哇,至渤泥(今加里曼丹)、古里地闷(今帝议岛)和至昆仑。可见,“万里石塘”即指南海诸岛。这是最早明确指整个南海诸岛的地名。
(五)“九乳螺洲”
北宋《武经总要》载:“广州南海郡……命(今)王师出戍,置巡海水师营垒在海·一至屯门山二百里……从屯门山用东风,西南行七日至九乳螺洲,又三日至占不劳山,”据航程判断,“九乳螺洲”应指西沙群岛。这是首次出现的专指南海诸岛中某一岛群的专用地名。
节选自:《南海诸岛地名初探》,作者:刘南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