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诸岛琼人俗名,有悠久的历史,丰富的内容,是我国文化的宝贵遗产,具有一定的价值。
(一)、地名学价值
我国古籍记载的南海诸岛地名和南海诸岛琼人俗名,都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给南海诸岛定的名称,它们之间是有一定洲源的,如古图籍中记载很多的“石塘”,在《更路薄》中也经常出现;苏德柳《更路薄》抄本中《驶船更路定例》中记述:“外罗与万里长沙卯酉甲皮对,十四更”,此处方里长沙也是明代以后经常使用的古地名。但古籍记载的南海诸岛地名是属于表示珊湖礁群体的总称或联称地名,如在古籍中常用“珊湖洲”、“长沙”、“石塘”、“万里(千里)长沙”、“万里(千里)石塘”等来称呼南海诸岛,用“九乳螺洲”称西沙群岛,用“南澳气”称东沙群岛,用“红毛浅”称中沙群岛等。而南海诸岛琼人俗名除有总称或欢称地名外,还育表示珊涵礁个体的单称地名,并以单称地名为主。所以把这两套地名敢系起来,就可以看出我国南海诸岛地名,是世界上关于南海诸岛最早而完整的地名系统。
(二)、科学价值
在南海诸岛琼人俗名中,我们可以看到海南岛渔民很早就把环礁分为匡和塘两部分,把珊湖礁休按距海而远近分为峙、线、线排和郎四种,这与近代的分类相似。我们还看到,海南岛渔民对具体岛礁的命名,是主要根据岛礁的地理特征的,而这些地名所反映的地理特征,有许多和今天的情况大致相符。这表明南海诸岛琼人俗名,是具有一定科学价值的。
(三)、历史价值
南海诸岛琼人俗名,起源很早,不同版木的《更路薄》都把西沙群岛的永乐群岛称为“石塘”,和北宋以后古籍载西沙群岛为“石塘”相一致;据明黄淳《崖山志》述:“七里洋,在文昌东海由,与吴川相对,一名七洲(洋)”,文昌“东海”是琼人俗名,指今西沙群岛与其附近海域,《更路薄》亦载西沙群岛与其附近海域为东海;又据16世纪葡萄牙人称永兴岛为Poxo。,这是从琼人俗名“巴注”音译过去的,可见,南海诸岛琼人俗名,至迟在明代就已形成。
从16世纪葡萄牙人音译过去的我国渔民地名“巴峙”,1868年英国海军部海图局编绘的《巾国海指南》记载南海诸岛凉人俗名“秆钩”和“南乙”,1918年日本小仑之助到南沙群岛“探险”时,在北子岛海南岛渔民告诉他们的“罗孔”、“红草峙”、“铁峙”、“第三峙”、“黄山马峙”、“南乙峙”、“第峙”、“双峙”、“同章峙”和“鸟仔峙”,《西沙岛东沙岛成案汇编》和《调查西沙群岛》所载的琼人俗名,都几乎和近年来收集到的《更路薄》多载的琼人俗名,以及访问调查所得的琼人俗名完全相同,这除了说明南海诸岛琼人俗名的延续性和稳定性之外,还表明了在西方殖民者入侵南海地区以前,给南海诸岛具体岛礁命名的,只有我国渔民。所以,在西方殖民者擅自给南海诸岛命名时,就曾采用琼人俗名。据分析,被西方音译过去的琼人俗名有9个。
上述事实表明,南海诸岛琼人俗名,是南海诸岛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神圣领土的又一有力的证据。
节选自:《南海诸岛琼人俗名考》;作者:刘南威。来源:《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5年第02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