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列强的侵犯改变了中国无争议领有南海权利的传统,然而,清政府和民国政府对南海传统权利的坚持和维护也延续了中国对南海的历史性权利,为中国南海历史性权利的恢复奠定了基础。清末与民国时期,中国对南海历史性权益的坚持和维护主要表现在勘探、巡察南海诸岛,颁布地名、地图,外交交涉以及开发建设南海诸岛等方面。
晚清南海维权始于鸦片战争之后。据清明谊所修的《琼州府志·海防卷》和李翰章所撰的《新修会典(广东舆地图说)》所载,彼时清政府即设崖州水师营,专门巡察南海。水师营所巡南海范围东起万州东澳港,西至昌化四更沙,南接暹逻、占城。巡航水域已覆盖南海大部分区域。甲午战争后,中国海洋意识开始觉醒,对南海诸岛主权的维护也更具国际视野。1902年,清政府首次勘测东沙与西沙,并按照西方惯例树碑宣示主权。同年,清政府为参加米兰、华盛顿国际渔业展览会,专门按照国际通例绘制《江海渔界全图》,记中国渔船所到之处,彰中国海域主权。1904、1905年,清政府两次修订《大清天下中华名省府州县厅地理全图》,将代表东沙、西沙群岛的“万里长沙”和代表中沙、南沙群岛和“万里石塘”以“府”的图例标记列入中国版图。固1907年,通过外交交涉收回东沙主权之后,清政府开始加强对南海诸岛的实际管辖。1909年,清政府成立“筹办西沙岛事务办”,先后两次派队巡察西沙群岛。这两次巡察不仅详细考察了西沙各岛地形、物产、资源情况,绘制了西沙群岛总图和各岛分图,而且还按国际惯例为所到西沙各岛命名并升旗宣示主权。1910年,清政府设立“管理东沙岛委员会”,派军勇10余人员驻守东沙岛。同年,清政府还做出“招徕华商承办岛务,官为保护维持”,“以重领土,以保利权”的决定,改变了中国仅靠渔民经营海岛的传统模式。
民国初年,列强对南海诸岛的侵犯进入了大肆掠夺资源和公开夺取领土主权的阶段。各侵略国中尤以法国和日本为甚。其中,日本先是掠夺南海诸岛的资源,尔后直接军事占领;法国则直接窃据中国南海九小岛,并公开宣布拥有九小岛主权。由于法、日侵犯南海之时正值中国内战已歇,海权意识大兴之际,因此民国政府在此期间对南海主权的维护也颇有成效。为了阻止法国对“九小岛”的侵犯,民国政府不仅进行了积极的外交交涉,而且还直接派军舰到南沙进行了实地调查。固“九小岛案”后,民国政府于1933年专门成立了“水陆地图审查委员会”,并于1934年公布了132个南海岛礁的中英地名,固于1935年出版了《中国南海各岛屿图》。因由于20世纪30年代法国殖民政府对南沙诸岛的侵略被越南日后视为南海权利主张的依据,因此,这次内忧外患状态下的南海维权遂成为中国南海主权历史与国际法证据链延续过程中的关键环节。
1945年,美国总统杜鲁门发布大陆架公告,掀起邻海国家领有海洋主权与管辖权的潮流。为适应国际形势的发展,1946年民国政府接收南海诸岛之后即将其归入广东省政府管辖。1947年,民国政府重新审定了南沙、中沙、西沙、东沙四大群岛及附属岛屿的名称,并在南海科考的基础上,编绘了南海诸岛位置图。新的南海地图不但将曾母暗沙确定为中国南海诸岛主权所及的极南点,而且以断续线的形式划定了中国对南海诸岛及相邻水域的权利线。二战后,民国政府对南海诸岛名称与位置的确定,尤其是“九段线”范围的提出,第一次完整而准确地表达了中国对南海的权利主张,对中国南海历史性权利延续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节选自:《近代中国的南海维权与中国南海的历史性权利》 作者:鞠海龙 来源:《中州学刊》 2010年 第02期 |